定义- 注册资本认缴制:是指《公司法》中股东对其应缴纳的全部股本的承诺和认可。
认缴制与实缴制的区别:认缴制是国家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以及鼓励创业出台的政策,而实缴制需要占用公司的资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实施背景- 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在2014年3月1日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国家决定将公司注册资本由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制。
主要内容- 注册资本总额的约定:允许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首次出资比例的约定:允许自主约定首次出资比例,取消首期出资额至少需达到认缴注册资本总额20%的规定。
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的约定:允许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不再限制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出资期限的约定:允许自主约定出资期限,不再规定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缴纳出资的期限。
认缴登记制度: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注意事项- 认缴不等于不缴:认缴制并不是免除了注册资本的实际缴付,只是实际缴付注册资本的数额、时间、方式等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按章程规定缴付注册资本。
法律责任的承担: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但也存在例外,如公司经营不善导致欠债,股东仅需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
注册资本与公司债务的关系:注册资本应与公司实际需要相符合,不宜过高,反而应较低较好。
最新法规- 注册资本认缴新规:新《公司法》规定,发起设立实行认缴制,只要在约定的期限内缴足出资即可。认缴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年,未实缴的股东不能得到公司分红。第47条将原来的无期限认缴制修改为认缴期限不得超过5年,第266条则进一步要求存量公司逐步将出资期限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
结论- 认缴制的意义:认缴制降低了公司注册时的资金压力,鼓励了大众创业,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抽逃注册资本的问题。
认缴制的风险:虽然认缴制降低了创业门槛,但股东必须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并详细载明各自认缴的出资比例、数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