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册资本,是指公司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注册资本也被称为法定资本,是公司制企业章程规定的必备内容,并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来源:)。
注册资本反映了公司股东的权利和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也就是说,股东在公司破产或发生债务纠纷时,只需以其实缴的注册资本为限承担损失,而不会对个人财产产生直接影响(来源:)。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在成立前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注册资本,同时还需明确股东的出资额、出资比例、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等内容,并向登记机构登记(来源:)。
过去,我国对于公司注册资本有一定的最低限额要求。然而,在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要求。此后,公司股东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公司发展需求自主约定注册资本金额和出资方式(来源:)。
虽然公司注册资本不再有最低限额,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资本可以随意设定。股东在确定注册资本时,应考虑公司经营规模、行业特点等因素,确保注册资本相对合理,以便维护公司信誉和市场地位(来源:)。
公司注册资本是公司成立的基础,反映了股东的权利和责任。在现行法律法规下,股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约定注册资本金额和出资方式,但需注意注册资本的合理性及对公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