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将股权转让给他人时,如果法人仍然是原法人,原则上法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人责任。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因经营过错导致法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法定代表人因单独或共同侵害单位财产而需承担的民事侵权法律责任,甚至因违法行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等,这些责任仍然由法人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如果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则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则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特殊规定,则从其规定。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如果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转让、受让重大资产或者对外提供担保等事项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的,董事会应当及时召集股东大会会议,由股东大会就上述事项进行表决。
在公司转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公司是否存在债务:承接方在收购一个公司时,找有资质的代理记账公司专员,仔细检查公司账目,确保转让的公司没有潜在的债务。
检查公司以前的经营状况:转让公司以前是否是合法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有违法犯罪的活动,在工商局档案中是否有不良记录。
年检是否每年都按时参加:年检是国家工商机关检查企业是否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每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如果没有按时参加,企业会被记录在案,企业信誉下降,同时还会受到处罚。
查看公司审计报告:了解公司是否是垫资注册公司,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否出资到位,是否有抽逃资金的现象,公司账目是否合法等,这些都是必须的,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公司转让过程中,如果涉及到100%的整体转让,即股东变了,公司名称也可能更改,但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司依然存在,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老员工的利益并不会因为转让受损。公司被视为法人,公司的股东相当于法人的器官。即使公司的器官(股东)发生变化,或者公司名称更改,公司作为一个法人仍然存在,员工的劳动关系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不存在赔偿的问题。但如果公司在转让后因各种原因(如被其他公司兼并导致公司不存在,或公司有裁员意愿等)导致老员工被辞退,则老员工可以获得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资”并非指劳动合同上所写的工资数额,而是指劳动者每月的综合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补贴、业绩提成等。
在公司转让过程中,如果法人仍然是原法人,原则上法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人责任。此外,公司转让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注意检查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员工的安置问题。只有在满足所有法律要求和妥善处理相关事务的情况下,公司转让才能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