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编获悉,小鹏汽车已经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满足了获得生产资质的必要条件之一。真正获得资质还需向各相关部门提交各类材料,并等待审批。
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19日,福迪汽车的股东方已变更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而后者则是小鹏汽车旗下子公司。
股东备案信息显示,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股东信息也已经变更,原董事长叶青、原董事陈岩、沈振强均退出,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执行董事,小鹏汽车副总裁何涛担任监事。
公开信息显示,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拥有年生产30万台车身、首期5万辆整车的生产线,公司经营业务不仅涉及皮卡、SUV等整车产品,还拥有车身、零部件等业务。与国内多家整车企业有长期配套关系。
拜腾、威马、理想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同样通过收购传统整车企业的资产而获得资质,但大部分都是相对边缘化和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
对此,小鹏汽车内部人士称,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是工信部认可的汽车领域重点生产企业,也是老牌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属于行业优质资产,其积累下来的整车制造实力和行业经验,将在此后对小鹏汽车的智能汽车发展方向起到有利推动作用。
事实上,小鹏汽车在2017年5月,就宣布制造基地落户广东肇庆,预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但因没有生产资质,肇庆工厂未能启动,其通过与郑州海马汽车以代工合作的方式,生产首款车型小鹏G3。
3月8日,工信部网站上的第32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鹏P7在列。当前,车型名称前缀仍然是“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小鹏牌”。未来在肇庆工厂投产后,“海马汽车”的前缀将消失。
小鹏汽车对媒体透露,目前,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保持着合作关系,双方仍在郑州海马小鹏智能工厂密切进行着小鹏汽车的相关生产工作。
不过,有接近双方的内部人士向我们表示:“(小鹏与海马的关系)就像你本来在租房,现在自己买了一套房,然后会怎样?”
小鹏汽车内部人士透露称,肇庆工厂今年年初已经开始进行设备调试,当前已经开始试运营。“一切按照计划稳步推进。按照当前进展情况,不会对小鹏P7的上市和交付节奏产生影响。”该内部人士透露。
按照计划,小鹏P7将在4月份上市并预计最早在7月份交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新福达到“旧”长安,零跑的造车资质“情结”
2020年岁末,新能源 汽车 市场异常热闹,造车新势力大小动作接连不断,新能源头部企业理想、小鹏、蔚来先后增发ADS,而作为第二梯队的零跑 汽车 ,则拿下了造车资质。
11月10日,天眼查信息显示,零跑 汽车 有限公司名下新增一家关联公司——福建新福达 汽车 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福达”)。同时,新福达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三龙集团有限公司退出,新增股东零跑 汽车 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这意味着,零跑已完成对新福达的收购,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控股新福达,去了造车资质这块“心病”
对于零跑全面控股新福达的消息,业内的第一反映是“零跑终于喜提生产资质”,这一刻零跑大概也等了多时。
零跑对造车资质的情结还要从2017年说起。2017年年中,国家发改委宣布暂停对新能源 汽车 生产资质的审批,同年11月,成立两年的零跑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零跑S01。对于想要实现产品落地的零跑来说,生产资质成了大难题,且这个难题一直持续到零跑S01上市时才初有了初步解决方案。
2019年1月3日,在S01上市发布会中,零跑 汽车 官方称:“零跑 汽车 将使用长江乘用 汽车 的生产资质完成造车。”
彼时也是乘上了政策的东风,2018年12月初,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第50号文件,鼓励车企间委托生产,对资质“松绑”。
代工模式被搬到了明面上,但零跑显然不甘心于“借腹生子”的短线发展,仍然在考虑长线发展。
目前,对于新关联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零跑方面并未透露,但公开资料显示,新福达成立于2001年11月,公司现拥有福州、漳州和常州三大制造基地,产品涵盖客车、载货 汽车 (含皮卡、轻中重型卡车)以及新能源 汽车 等车型,经营范围包括福达(FORTA) 汽车 生产,以及 汽车 零部件生产、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福达在2003年就通过了“3C”认证,成为国内首批通过此认证的整车厂之一,并于2004年5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过,2006年重组之后新福达开始陷入困局。公告显示,至2017年12月,新福达总资产为2.1亿元,总负债为2.2亿元,已资不抵债。之后的新福达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试图通过向新能源 汽车 转型以获取新的机会。
而最近与零跑的相遇显然也不会是偶然,一个因为资不抵债,身陷囹圄,另一个则迫切地渴望拥有造车资质,二者更像是有计划地“互补取暖”。
根据零跑的计划,既要保证短线生产,也要布局长线发展。2018年11月19日,在完成一笔25亿元的A轮融资之后,零跑 汽车 董事长朱江明表示,零跑将通过“两条腿”走路来解决资质问题:一方面,零跑正在充分地跟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自己领取资质;另一方面,为了解决2019年新车上市交付的问题,零跑选择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来取得生产和销售的许可。
这样看来,零跑收购新福达似乎只是为了均衡发展,但这与业内的看法有所不同。11月1日,因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且公司停业多时,长江 汽车 宣布与部分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因此,作为与长江 汽车 有代工合作的零跑 汽车 ,之后收购新福达的行为被业内看作为趁代工合作可能出现问题,想要彻底解决生产资质的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零跑 汽车 方面对外回应称,“我们的代工生产是与长江乘用车合作,而长江 汽车 和长江乘用车不是一个主体,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但根据天眼查信息,长江乘用车已于今年11月11日被申请破产重整,公司目前存在150起司法风险,其中大多为合同纠纷及人事仲裁案件。此外,长江乘用车于今年10月12日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且今年已被执行约52.6万元。
从长江 汽车 与长江乘用车的关系来看,长江 汽车 持有长江乘用车33%的股份,是长江乘用车三大股东之一。另外两个股东为简式国际设计,以及北京紫荆聚龙 科技 投资有限公司,而且,二者同样是长江 汽车 的股东。
这表示,杭州长江 汽车 破产之后,杭州长江乘用车只剩下两大股东支撑,若股东不作变动,短期之内或许不会对长江乘用车产生太大影响,但目前来看,长江乘用车的现状能否留住资本还尚未可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终为上市?
新势力的代工存在一定风险,也容易被代工方的变动卡了脖子,这或许也是造车新势力极力追求独立资质的最大原因。而对于零跑来说,2020年年底的这张造车资质证明,作用可能不仅仅在于代工。
在蔚来、理想、小鹏成功上市,并不断刷新市值之后,加速追赶的零跑 汽车 也开始为明年的计划铺路,而资质证明可能还将作为其一张重要的底牌。
“零跑预计将于明年年底或后年IPO。”今年11月6日,零跑 汽车 董事长朱江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之后的广州车展期间,零跑 汽车 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在采访中进一步透露了更多上市细节:“我们要像国内的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一样,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零跑 汽车 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提交IPO文件,在2021年年底或2022年年初在科创板实现上市,并且IPO前还将进行一轮融资。”
目前,零跑 汽车 已经推出3款车型,除零跑S01与今年上市的T03之外,在今年广州车展,零跑发布了定位中型纯电SUV的零跑C11,并表示将在2021年交付。
这样看来,最近收购的新福达,极有可能是为明年的零跑C11做足资质准备,以备冲击科创板。
根据天眼查资料,浙江零跑 科技 一共经历了四轮融资,目前官方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32.6亿元。其中,最近的一笔融资在2019年8月3日,来自中国中车的A+轮融资,投资金额为3.6亿元。在此之后,零跑没有再披露新一轮的融资信息,并且仍处于亏损状态。大华股份披露的关于零跑 科技 投资损益项目数据显示,零跑 汽车 2019年亏损1.16亿元,2020年上半年亏损4298.4万元。
这可能意味着,零跑万事俱备,仍差资金。虽然背靠大华股份的零跑可能并“不差钱”,但连续亏损,且依靠大华输血的日子想必也多少令人煎熬,而上市或成为解决资金问题更好的方式。
有趣的是,在今年4月零跑S01 460版的交付大会上,朱江明还曾公开发话,“两年以后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中能存活的仅有5家左右,而零跑不需要一分钱融资也可以再活3年。”不知此言届时能实现几分。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发布了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小鹏汽车作为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在该批公告中予以发布。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的自建工厂生产资质最终落定,小鹏汽车也成为了新势力中为数不多拥有生产资质、自建工厂制造生产能力的企业。
小鹏汽车创建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受限于生产资质,小鹏汽车首款车型小鹏G3一直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
G3于2018年12月正式上市,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数据显示,小鹏G3在2019年累计销量为16608辆,稳居新造车企业前三。但是距离原计划的4万辆目标相差较大。再加上小鹏汽车第二款车型P7将于2020年二季度上市,因此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有资质的工厂已经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2017年5月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已经敲定。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其与肇庆市政府共同合作规划的百亿级生产基地将在肇庆市高新区落地建设,2019年9月,各生产车间已经完成全面封顶,并开始进行预生产进行设备调试,已经跑通并验证整个生产流程,只待生产资质到手。如今尘埃落定,小鹏汽车迈出了一大步。
据了解,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小鹏汽车肇庆工厂)规划总面积达3000亩,其中整车生产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工厂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拥有 4 种不同车型总装柔性生产线及 1 条柔性电池合装线,共计设置 264 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此外,工厂内还建有覆盖 18 种测试路面以及 NVH、操控制动舒适性、密封性、自动泊车系统等多种功能测试的动态测试跑道。
重点是,小鹏的旗舰轿车P7将在自建工厂正式落产。作为年度旗舰智能轿跑,小鹏P7提供了3款车型、共计8个配置,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2.99万- 34.99万元,电池容量分为70.8kW·h以及80.9kW.h两个版本,续航覆盖552~706km。作为中大型纯电动智能轿跑。目前市面上能买的同类车型实在是屈指可数。
那么小鹏汽车这次获得生产资质后,对为其代工的海马汽车有哪些影响呢?据了解,G3车型依然在海马代工。但是也就是G3了,因为P7小鹏已经自己生产了。
这么说来,小鹏汽车获取了生产资质,对于海马汽车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据了解,海马汽车今年1月份的产量为630辆,而这630辆的产量,实则为小鹏汽车的产量。这就是说,海马汽车自家车子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如这么一个仅推出了几年的品牌。此外,海马汽车1月份的收益,估计绝大部分来自于代工之上了。
海马汽车年报预披露,3月31日,海马汽车发布2019年度业绩公告,2019年度海马汽车营业收入4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0.85亿元,成功扭亏为盈。然而这盈利却是,卖房所得,并借此保壳。此外,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下滑37.8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918万元。2020年海马汽车的日子依然艰难,2019年卖房救主业也毫无起色。4月份生产1418辆,同比下滑39.32%;4月份销量1376辆,同比下滑48.08%。
由此来看,小鹏汽车自个儿获取了生产资质,如果双方合作不继续深化的话,那么海马汽车在代工上的收益将会大幅度降低。
小鹏汽车这次获得生产资质,也迈出了由代工方式转向获得生产资质的自有工厂生产的第一步,这种方式的转变或许也意味着新势力将面临着新的一轮内部竞争的过程。
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步进入市场正轨,新势力企业开始被更多的消费者与更广阔的市场环境接受,新势力品牌旗下的产品将面临着下一步的考验,那便是工厂的效率、成本、质量的管控能力。
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新造车企业一旦品牌起来了、量上来了还得有自己的工厂。工厂意味着效率管控、成本管控、质量管控,这是除了技术和产品外的第二重要竞争要素。"上述汽车投资分析师补充称。"独立生产就有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企业的资产规模大,贷款融资等都有些抵押物,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