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因其父任光山县令而被命名为光。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抒发真性情、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歌是没有用处的。在经学研究方面,司马光弘扬儒术,并对儒家经义做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说明与阐述。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位助手的帮助。主要助手包括刘攽、刘恕、范祖禹和司马康等人。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终,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意味着全书的取舍和评价都出自司马光一人之手。
资治通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它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而且还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不仅是司马光一个人的著作,还是多人合作的结晶。这部著作在中国历史研究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