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问诊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方式,其合法性与资质要求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执业许可证 -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远程医疗会诊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异地医疗咨询活动,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内进行”。
医师执业资质 - 医师在进行远程问诊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证明文件。
处方药开具资质 - 若远程问诊过程中涉及到开具处方并提供药品,则需要具备处方药开具资质。
医师资格证书 - 医生需要提供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医师执业证书 - 医师需要提供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
医师职称证书 - 医师需要提供医师职称证书复印件或工作证、医院聘书。
会诊前准备 - 申请会诊医院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申请会诊,并向患者说明远程医疗服务内容、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2. 会诊过程 - 会诊专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要求填写医师签名的会诊意见,并及时传输给对方。
会诊后工作 - 会诊双方应按照病历书写及保管有关规定共同完成病历资料,并对会诊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登记和存档,会诊意见应归入病案中保存。
虚假宣传风险 - 远程会诊机构对外宣传内容应真实,不得使用过度夸大的宣传用语,避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违背广告的真实性原则。
诊疗失败的法律风险 - 若远程诊疗失败,可能涉及到虚假宣传的风险,因此机构应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远程问诊服务需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包括医疗机构和医生个人的执业资质。同时,服务流程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为了防范法律风险,远程问诊机构应当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确保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