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的保密资质,这个描述不是很准确。保密资质都是国家级的,只不过非顶级的保密资质由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去受理,审查而已。军工分为一二三级,最高是一级;集成和载体分为甲乙级,最高是甲级。
保密资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承担绝密级项目总体和分系统科研生产使命的,审查、审批工作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负责;承担绝密级项目配套使命的,审查工作可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承担,报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质审查认证委员会审批。
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审查、审批工作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负责;特殊环境,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直接审查和拟承担科研生产使命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元,且需达到响应等级的保密资质规范。
具备承担秘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对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产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的产品经国家保密局审核批准后,颁发《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并列入国家保密局批准的在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产品目录。
企业或者单位获得涉密集成资质后,关于涉密人员的安排是至关重要,应该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涉密情况,于是,参与涉密人员是要涉密程度进行等级分化的,主要分为哪几个等级?怎么来定?下面来重点阐述。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标准要求对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涉密人员涉密等级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3个等级。
按照“以岗定人”的要求,一个人是否为涉密人员以及涉密等级的高低,不根据其身份地位确定,而是依据其所处的岗位来确定,要看这个岗位是不是涉密岗位。因此,确定涉密岗位时,要看在这个岗位上是否产生、处理或接触涉密信息,以及产生、处理或接触涉密信息的多少。此外,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也不是定的越高越好,定得太高一方面对其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单位的管理成本。
因此,应切实根据岗位实际来界定涉密人员等级。
:
《我们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八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法律分析:保密资质分为三个等级,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一、一级保密资格承担绝密级项目总体和分系统科研生产使命,二、二级保密资格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三、三级保密资格具备承担秘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
法律依据:《我们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二级保密资质申请条件如下:
1、注册满三年:申请单位需在注册地注册满三年,且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
2、良好信誉:申请单位应有良好的信誉,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3、固定场所:申请单位需具备与从事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且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