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资格认证是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的保密基本条件的评价和认可,是国家批准的一项涉密行政审批工作,是企事业单位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必要条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1、什么是军工保密资格认证(保密认证):
一级保密资格单位具备承担绝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任务的资格;
二级保密资格单位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任务的资格;
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具备承担秘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任务的资格。
2、为什么要申请军工保密资格认证(保密认证):
2001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保密工作的措施,并决定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实行保密资格认证(保密认证)制度,规定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必须通过保密资格审查,未通过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保密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协作配套任务。
同时要求军队系统装备部门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项目,必须在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中选择具有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招标和签订合同。
保密资质分三种,分别是:甲级、乙级和单项三种资质。
1、甲级资质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涉密系统集成业务。
2、乙级资质单位仅限在所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域内从事涉密系统集成业务。
3、单项资质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但仅限承接所批准的涉密系统集成单项业务,如:软件开发综合布线、系统服务、系统咨询、屏蔽室建设、风险评估、工程监理、数据恢复等。
扩展资料:
申请条件/资格:
1、在我们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港澳台地区除外);
2、由中国公民投资、中国法人投资或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
3、具有法人资格三年(含)以上,无违法记录;
4、工作人员仅限于我们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
5、具有胜任涉密系统集成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6、具备符合国家保密局规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硬件环境。
符合以上基本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方可提出申请。
国家级的保密资质,这个描述不是很准确。保密资质都是国家级的,只不过非顶级的保密资质由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去受理,审查而已。军工分为一二三级,最高是一级;集成和载体分为甲乙级,最高是甲级。
保密资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承担绝密级项目总体和分系统科研生产使命的,审查、审批工作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负责;承担绝密级项目配套使命的,审查工作可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承担,报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质审查认证委员会审批。
具备承担机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审查、审批工作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负责;特殊环境,由科研生产单元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直接审查和拟承担科研生产使命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元,且需达到响应等级的保密资质规范。
具备承担秘密级项目科研生产使命的资格。对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产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的产品经国家保密局审核批准后,颁发《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并列入国家保密局批准的在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产品目录。
企业或者单位获得涉密集成资质后,关于涉密人员的安排是至关重要,应该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涉密情况,于是,参与涉密人员是要涉密程度进行等级分化的,主要分为哪几个等级?怎么来定?下面来重点阐述。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标准要求对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涉密人员涉密等级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3个等级。
按照“以岗定人”的要求,一个人是否为涉密人员以及涉密等级的高低,不根据其身份地位确定,而是依据其所处的岗位来确定,要看这个岗位是不是涉密岗位。因此,确定涉密岗位时,要看在这个岗位上是否产生、处理或接触涉密信息,以及产生、处理或接触涉密信息的多少。此外,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也不是定的越高越好,定得太高一方面对其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单位的管理成本。
因此,应切实根据岗位实际来界定涉密人员等级。
:
《我们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八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