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破产后,是否会被注销,取决于后续的清算程序。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当公司因资不抵债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经营时,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破产清算程序是指在法院的监督下,对公司财产进行评估、分配和处置的过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回收债务,以清偿债权人的债权。
破产清算程序结束后,公司并非直接注销,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步骤。管理人需要向法院申请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在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持相关文件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公司注销通常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当、被其他公司收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不续、或公司内部解散等原因,主动依法进行注销处理。
破产清算并不等同于公司注销。破产清算程序结束后,公司才能办理注销登记。破产企业从破产宣告之日起,即丧失对自己财产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其全部财产由清算组接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如果破产人无财产可供分配,管理人应当请求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管理人终结破产程序的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裁定终结的,应当予以公告。
破产清算后公司会被注销,但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等待法院的裁决。在破产清算程序完成后,公司才会有资格进行注销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