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公司注销是一个法定程序,旨在正式结束公司的法律人格。公司在注销前必须完成一系列必要的手续,包括结清员工工资。以下是基于中国法律法规的一些解释和指导: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应当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其他应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这表明,无论公司是否注销,其欠下的员工工资都应当得到支付。
如果公司未能在注销前结清员工工资,可能会导致员工无法获得应有的薪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甚至通过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注销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债务归于消灭。如果公司在注销时未经过合法的清算程序,债权人仍然可以将公司的股东列为被告主张权利。这意味着,即使公司注销了,股东仍可能需要承担连带清偿债务的责任。
面对公司未结清工资的情况,员工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法律意见,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法律救济途径。律师还可以代表员工参与法律程序,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公司有未结清工资是不能注销的。公司必须在注销前结清所有应付工资,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工资、加班费等。如果公司未能做到这一点,可能会面临员工的法律追诉,甚至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在考虑注销公司之前,公司应确保所有的法定义务都已得到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