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申请,作出准予企业解散的登记决定的行政行为。这是一个依申请而作出的一种行政许可行为。符合法定注销条件的企业,向登记机关申请,并经过清算程序后,登记机关作出准予登记,然后主体消灭。注销是企业合法退出市场的方式。经过注销登记的公司,法人就此终结,员工全部遣散,债权债务关系全面清理完毕,公司至此消失了。
公司注销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根据中国《民法典》第195条,诉讼时效中断的具体情形包括权利人提出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况。公司清算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这意味着如果在公司清算过程中存在纠纷,应尽快行使权利,避免诉讼时效过后失去法律保护。
公司注销后,属于无照状态,不能继续经营或者交易,否则将违反法律规定,工商机关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取缔。如果公司在注销后仍然继续经营,其行为是非法的。
清算备案:公司应成立清算组,制作清算报告,并提交工商部门进行清算备案。
公告:在工商部门认可的报刊、媒体上发布注销公告,登报日期不得少于45天。
税务注销:公告后,携带公司税务登记等材料,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注销手续。
工商注销:办理税务注销后,携带注销证明等材料,到政务大厅工商窗口办理注销手续。
公章注销:公司注销之后,应到政务大厅公安窗口办理公章注销。
公司注销并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因此,在考虑公司注销时,应当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同时,公司注销是一个复杂的法律过程,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如果对此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进行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