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
1. 国有股权转让政策不稳定,转让程序不明确国有股权转让政策的不稳定性和转让程序的不明确性导致转让通道不畅,影响上市公司重组。由于国有股权的转让涉及国有资产的转移,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国有股权管理部门对转让国有股权的批准非常慎重。尤其是在国有股权性质变动,流向私有部门时,审批难度更大。有的公司协议转让国有股权,等待了两三年也杳无音信。很多转让协议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得到批准,受让双方被迫中止协议。
2. 国有股权转让的定价问题国有股协议转让价格包括估价和定价两个过程。估价是由专业人士根据一定的方法评估企业内在价值,定价则是在估价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最终价格。这种定价方式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公司有形资产重置价值或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股权价值。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可能与缺乏持续经营能力的资产账面价值相差无几。如果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仍按净资产定价收购,将获取更多的资本利得;而另一方面,对一些劣质企业来讲,如果按低于资产值出让就属于国有资产流失,那不会有买家介入,实际操作中的国有股定价确实是一个难题。
3. 受让方的资质审查问题在具体的国有股权转让中,受让方的资质审查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有的受让方是新组建的公司,由于新成立的公司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公司,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公司运作经营,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参与国有股竞价的公司必须满足一定的资质,如要求受让方对外投资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一定比例的要求,或行业运作经验等,以保证公司在国有股权转让后提高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上市公司国有控股权转让的炒作问题有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权转让被当成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炒作的题材,“假重组,真炒作”。将上市公司作为“圈钱”工具,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掏空或恶意侵占上市公司资产,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加大了公司的风险,对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5. 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股权转让的条件,限制股东转让股权,其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效力。此外,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
6. 股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股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国有股必须控股或相对控股的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不能使国有股丧失必须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的,条件为必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转让的股权,视为同意转让。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各方参与者谨慎对待,确保转让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转让程序的透明度和效率,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