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记账行业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据统计,1万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代理记账业务收入近百亿元,形成了一支新兴的会计服务力量。
代理记账服务方式主要分为送达和上门服务两种,其中送达是指客户将准备好的原始凭证等资料送到代理记账公司,或代理记账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去客户指定地点取资料,拿到资料后返回代理记账公司进行记账工作。
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很多代理记账机构的专业水平较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不利于代理记账行业发展。
由于缺乏一个完善的市场规范,且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使得多数代理记账机构都不符合相关要求,各种形式的代理记账机构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代账管理质量。
有些代理记账机构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且审核流程不健全,因此在对财务进行管理时,存在很大的问题,经常会出现账目混乱等情况,难以保证财务管理质量。
代理记账业务收费标准混乱也是行业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给委托单位带来了损失。
规范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部的关注,代理记账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关于开展代理记账机构普查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有助于规范代理记账行业发展。
互联网+政策的出台以及技术支持,使得代理记账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成为可能。新兴的技术革命也为代理记账平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代理记账行业正从服务同质化向服务差异化转变。行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转型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必选之路。
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代账的一大特征,会带来深刻影响。随着税控的放开、网报的规范、智能核算系统推行,企业报税越来越简单。
尽管代理记账行业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市场不规范、执业不规范以及收费标准混乱等,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自身的努力,这些问题有望得到改善。未来,随着互联网+代理记账的发展、服务差异化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推进,代理记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