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挂靠资质是指没有资质的个人或资质低的施工企业(即挂靠人)假借有资质或资质高的施工企业(被挂靠人)的名义,进行建筑市场经营活动并向其交纳管理费的行为。
挂靠行为的法律术语叫“借用资质”,它是指单位或个人以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名义,参与投标、订立合同、办理有关施工手续、从事施工等行为。挂靠的主要特征包括:挂靠人没有从事建设工程经营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资格但不具备建设工程施工要求的资质等级;被挂靠人具有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但缺乏承揽该工程施工的渠道和能力;挂靠人按工程合同造价(或结算造价)向被挂靠人缴纳一定比例的所谓“管理费”后,以被挂靠人的名义自行组织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而被挂靠人基本上不对工程施工实施真正的管理,缴纳的“管理费”实质上就是“挂靠费”。
经济损失风险:在挂靠项目中,施工单位一般缺乏对项目的实际管控,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失控、项目结算不可控、维修费用不可控、分供付款不可控和质量责任不可控。
行政处罚风险:根据《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允许他人挂靠的,可能被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
安全事故风险:在挂靠项目中,由于挂靠人一般来说,没有相关资质或者资质较低、施工组织弱、现场管理水平差、安全意识差,极大地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当发生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很可能不仅因挂靠被行政处罚,还需要承担项目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能力风险:若施工单位大量依靠挂靠项目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自身合同额、营业额和利润,那么,施工单位就失去通过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效益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与市场越来越远,以至于企业的所有项目都来源于挂靠。
农民工工资支付风险:由于挂靠项目的特殊性,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根据《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因此,挂靠行为本身就是法律禁止的。
对施工单位的影响:施工单位如果允许他人挂靠,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挂靠还可能导致施工单位的品牌形象受损,影响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对被挂靠单位的影响:虽然被挂靠单位可能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一旦挂靠行为被揭露,它将面临法律制裁和信誉危机。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被挂靠单位通常难以摆脱连带责任,需要承担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责任。
施工挂靠资质是一种违法行为,且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施工单位应该谨慎对待挂靠行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