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政策变动,环境影响评价(环评)不再强制要求特定的资质。这标志着环评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市场竞争加剧。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6号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申请与审查流程等内容。然而,2019年11月1日,随着新的管理措施的实施,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这意味着,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委托技术单位编写环评报告,而无需该单位具备特定的环评资质。
环评资质取消后,环境咨询公司数量呈现爆发增长格局,行业内一度出现野蛮生长、劣币驱散良币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对环评机构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承担的责任也更多。市场主体增多,环评师需求量随之增加。
虽然环评资质取消了,但环评师的从业环境变得更加规范!在国家支持下,环保行业前景很好,但是却有机构一己私利,破坏整个市场规则。所以环评资质取消是一个好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市场的整合,环评行业也将逐步走向正规,改革红利也将逐步呈现,未来环评从业者的职业尊严和职业素养都将全面提升。
尽管环评资质不再是必要的条件,但环评报告书(表)仍然需要由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机构编制。因此,即使没有官方认定的资质证书,环评机构或环评师仍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确保环评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环评资质取消后,环评业务充分市场化,竞争自然更加激烈。高端市场仍会被大型环评公司把持,但由于资质类别等壁垒的取消,竞争也会更激烈,最终导致环评公司及环评人员收入下降。
虽然环评不再强制要求特定的资质,但相关机构和个人仍需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来开展环评工作。在这个新的市场环境下,所有的参与者都需要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设置限制性和不合理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