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2011年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司马光。《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自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品读《资治通鉴》[743]| 司马师有本事,但他属下的谋士与将领更厉害...
【资治通鉴白话文】
司马师向光禄勋郑袤询问御敌之策,郑袤说:“毌丘俭善于谋划但看不清形势;文钦有勇而无谋。如今大军出其不意地进攻,而江淮地区的士卒,锐气是不能持久的,您应该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气,就像当年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战略。”司马师称赞这个计策好。
司马师任命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借用符节,统率许昌军队。王基对司马师说:“淮南叛乱,并非人心思乱,而是毌丘俭等诳骗胁迫,士兵们惧怕被诛,所以暂时屯聚。如果朝廷大军一到,必然土崩瓦解,毌丘俭、文钦的首级,用不了一天就会悬挂在军营大门了。”司马师听从,任命王基为先锋,既而又下令王基停止前进。
王基认为:“毌丘俭等举大军,足以深入作战,却久久不前进,这是他们的矫诏骗局已经泄露,军心怀疑。我们如果不展示威力,收拾民心,却困守不动,给人一种畏惧怯懦的印象,这不是用兵之道。如果毌丘俭、文钦裹挟周边人民入伍以扩大势力,而他们所占据的州郡之中有我们将士的家眷,会使得我们的将士产生异心;那些被丘俭等所胁迫的人,因顾虑自己的罪行严重,也不敢再回来;这就是置兵于无用之地,又促成了叛乱犯罪之徒的出现。假如吴国乘机进犯,那么淮南地区就不属于我国所有了,谯、沛、汝、豫等地也会危险而不安定,这是战略的极大失误。大军宜速进以占据南顿,南顿有大邸阁粮仓,储存有足够大军支用四十天的军粮。如此,保住坚固的城池,乘机积累粮食,先声夺人,这才是平定叛贼的关键。”
王基反复要求,司马师才听从,于是进据㶏水。
闰正月一日,司马师进抵㶏桥,毌丘俭部将史招、李续,先后投降。
王基又对司马师说:“‘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也。’(引用《资治通鉴》,意思是简单直接,速战速决,不是拖延时日,自以为可以有什么奇谋巧计。)方今外有强寇,内有叛臣,如果不速战速决,则事态发展不可预测。大家都说将军应该持重,持重是对的,但停止前进,却是错误。持重,不是不行动,而是不要给敌人侵犯的机会。如今自保壁垒,将地方物资让给敌人,自己反而从内地远运军粮,不是好计策!”
司马师还是不同意。王基又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们夺到手对他们有利,我们夺到手对我们有利,这是《孙子兵法》上的‘必争之地’。如今的争地,就是南顿!”
于是进军占领南顿,毌丘俭也从项县发兵来争南顿,军行十余里,听说王基已经先到,毌丘俭于是又撤兵坚守项县。
读柏杨版《兵法》有感
《白话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取自“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它是北宋时期司马光历经19年,呕心沥血创作完成的代表作。爸爸见我喜欢阅读历史,就推荐我看由近代作家柏杨注释的《资治通鉴》。
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共分72册,记录了从战国时期至五代十国,共1362年的历史。柏杨不仅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还增加了许多注释与评论。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我一拿到手,就被它深深的迷住了。
司马光和柏杨都太有才了,竟然把复杂的历史写得绘声绘色,让人一目了然。我已经读到了第十册,从战国一直到新朝灭亡。在资治通鉴前六册的的历史中,西汉的兴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汉武帝刘彻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汉武帝是在汉朝即位最久的皇帝,即位长达55年。他开疆拓土:东打败朝鲜,西疏通西域,南消灭闽越,北打逃匈奴。汉武帝是和秦始皇齐名的一代明君。可晚年也干了许多糊涂事:外不爱护百姓,内不管理朝政,而且宠爱奸臣,宫里杀害太子。
随后我看了汉朝中期到新朝灭亡,王莽被砍头的时期。王莽是一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本来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年轻的时候,父母早早的就去世了。他谦虚好学,为人仗义,获得了上自太后(刘奭皇后),下自百姓的一致好评。可当他慢慢把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里之后,听信“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谣言,毒死汉平帝,自己当了皇帝,西汉王朝就这样的灭亡了。( )可当他篡位以后,因为崇尚古代,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按照自己的设计发起了大改革。结果不但没成功,还爆发了以赤眉、绿林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是因为王莽过分专制,不爱护百姓引起的。等爆发了农民起义之后,他还听信谗言,不去镇压。到最后刘秀取得昆阳大捷之后,王莽才如梦初醒,可他的主力都被杀了。到王宪砍掉了王莽的人头,愤怒的老百姓把王莽的人头踢来踢去,以表示心中的愤怒。王莽年轻时的朋友肯定想不到他会有这样的下场。
这又使我想起来中国近代时期的国共战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国民党占上风,号称百万雄师,可到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局势竟大有改变,共产党发展迅速,节节胜利,到最后统一中国。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国民党大部分将领出身高贵,很多还是军阀,不知民间疾苦,自然也不爱护老百姓,老百姓也不拥戴他们。共产党的大部分将领出身卑微,深知老百姓的痛苦,爱护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也爱护他们,所以共产党笑在了最后。我还知道一个原因: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读过很多遍《白话资治通鉴》,汉武帝和王莽的故事他也引以为鉴了。共产党坐江山之后,如果不爱护百姓的话,应该就和王莽在位时期没有太大区别了。
我才看完10册的《资治通鉴》,可是这10册就把三个王朝(秦、西汉、新朝)的盛世以及黑暗的时代都细说了一遍。真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