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中,借资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并且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以下是借资质流程的相关法律规定:
借用资质的行为属于法律禁止的以他人名义投标(挂靠)行为,一旦被查实,将会导致投标、中标无效,并面临罚款、取消一定年限参加必须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甚至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建筑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和损失,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这包括明确借出方的资质情况、借入方的使用范围、资质出借期限、违约责任以及保密义务。
建筑公司资质转让需要几个步骤,不能单独转让,单独转让是非法的,但是资质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伴随着公司的并购,因此,建筑公司资质的转让是必要的。其实质是受让方收购转让方公司,公司的股权发生了变化。因此,建筑公司资质转让价格实质上是股权转让价格。
企业资质申请应随时受理,行政许可机关在规定期限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企业资质行政许可采用分级方式,分为两级审批。其中,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资质审批,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查。企业资质审批可以使用本次评审,专家评审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专家评审的期限由资质审批部门确定。企业资质审批意见应在正式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及时公示。
借用资质证件需填写“资质证照外借审批表”,填写清楚借用内容、事由、借用人以及借用期限,审批表需由部门经理或总监签字方可生效。由资质证件保管人确认审批表的真实性后,方可借出证件。证件一般借用期限不超过7日,如遇特殊情况需说明,超过7日以上未归还的,资质证件保管人需向借用人进行情况咨询,以避免证件长期外借导致的丢失。
虽然借资质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信誉,还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因此,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参与此类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