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资质是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必须具备的资格认证。近年来,环评资质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旨在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改革的方向。
取消环评资质的主要原因是深化改革和市场化方向的需要。弱化企业资质,甚至取消资质认定,是市场化取向的要求,旨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资质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资质出借、资质挂靠等。市场竞争的加剧,优胜劣汰也会更加明显,环评利润进一步压缩。
环评资质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取消对环评单位的资质管理规定,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报批时间由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整为开工建设前。还将环境影响评价和工商登记脱钩,落实“证照分离”要求。
环评资质正式取消后,并非意味着任何企业、机构都可以从事环评工作。国内科研的评价体系,差不多十年一变。2000环评法作出修改后,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应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并对环评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负责。
环评资质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环保政策的发展方向,即通过简化程序和加强监管,促进环保行业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同时,这也要求从事环评工作的机构和个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以适应新的环评法规要求。